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workshop2023年春季学期第5期

  研究生workshop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主要内容:一是研究生报告前沿或经典文献,二是研究生报告自己的研究或研究设想。论坛宗旨是:为学院师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通过对经典论著或前沿文献的研讨,拓宽研究生的理论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前沿方法运用能力,帮助研究生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本期workshop

  报告人:丘锦波(2022级博士研究生)

  导师:李委明

  报告论文:《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经济研究,2021年

  作者:郭凯明、余静雯、龚六堂

  

  报告摘要: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如何改变新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趋势? 本文实证发现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提高了家庭生育率和女性劳动供给,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可能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在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后,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和年轻人劳动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降低,反之亦然。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在生育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的作用下,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将提高。本文创新之处是将研究前沿的统一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影响,从新的视角拓展了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对研判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应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报告人:温新娇(2022级博士研究生)

  导师:杨欣桐

  报告论文:报告题目:《中国式城镇化的福利效应评价(2000—2017)—基于量化空间模型的结构估计》,经济研究,2020年

  作者:段巍,王明,吴福象

  

  报告摘要: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对政府主导的“中国式”城镇化的福利效应进行量化评估。文章基于拓展的 Rosen-Roback 模型构建中国城镇居民福利变动的核算框架,匹配2000年、2010年和2017年中国271个地级市数据,对2000—2017年城镇居民的福利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估计。结果显示:2000—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福利增长了370.92%,其中2010年较2000年增长240.83%,2017年较2010年增长38.17%。分因素看,生产率、人均建设用地、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政府发展偏向这四类因素对福利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35%、19.88%、9.64%、1.13%。其中,2010—2017年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的贡献率较2000—2010年上升约23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动力由“生产率、土地供给双轮驱动”向“生产率、土地供给与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三方面协同驱动”演进。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化体现出协同驱动的特征,中部地区则缺乏土地要素的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在2010年后呈现公共服务主导的特征,但地方政府发展偏向的转变导致福利损失12.13%。进一步的反事实分析显示,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均等化是改善居民福利、提升GDP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