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谈教学]李晓凤:全英文授课 多形式教学

李晓凤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讲《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全英文授课,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的喜爱。



记者: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有什么教学特点?


李晓凤:我的几门课采取全英文授课,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水平,循序渐进,起初允许同学在提问或者分组讨论时部分使用汉语,逐渐过渡到使用全英文。其次,建立与学生的亲近关系,调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我的授课方式比较轻松自由,我会从自己的学生时代说起,告诉同学们我在中学时代其实英语也学得不太好,我当时在国外只能用英语与老师同学交流,而现在我与自己的学生还能够部分用中文交流,所以情况还不算太坏。我把自己的电话、微信等都留给学生,每周三下午定为办公室答疑时间,他们课下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与我交流。我上经济学和商业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离不开案例教学,一堂课通常由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构成,课堂讲授占大部分时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占的时间少一些。另外我比较注意把最新论文或者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我在哈佛商业杂志读到了有趣的案例,就把它们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讨论。

记者:您的备课工作量大吗?您的课程考试都有哪些形式?

李晓凤:说到备课,那是我的重头工作,备课与讲课的时间比大约为6:1,《公共经济学》 主要内容是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我的教材是最新的成果,也结合了我自己的研究成果,课上将口授、板书和PPT等几种形式相结合,对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硕士生课程,我一般采用现场板书的方式,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同步消化、理解课堂内容,而对 《人力资源管理》 等本科生的课程,因为经常需要展示一些图表等教学资料,所以更适合结合PPT讲课,有利于学生全面、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我希望同学们意识到,大学不同于中学,学习不仅要记住基本知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任何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课程考试的方式也是多种形式的,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到公司、单位去采访、调查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通过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总结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经验和不足等,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这种形式作为学生的某一个阶段的考试,就比简单的从书本到书本的考试效果好得多。

记者:您怎么看待教书育人?您是怎样做的?

李晓凤:首先我是把学生当作成年人对待,我是他们的老师,但更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不只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为人的基本道理,比如我跟学生强调坚守诚信,无论说话办事还是考试、应聘,诚信都是底线。有的学生要出国学习,我也尽量结合自己的留学经验给他们一些意见和建议。李晓凤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讲 《国际贸易》、《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 等。全英文授课,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的喜爱。

原文链接